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社會萬象> 至聖先師第三聖地 浙江櫸溪孔府家廟

社會萬象

字級

至聖先師第三聖地 浙江櫸溪孔府家廟

【人間社 胡堯儲 浙江盤安報導】 2023-09-23
今年是至聖先師孔子2575年誕辰,在台灣人的印象裡,孔子的出生地-山東曲阜的孔廟是中國的唯一聖地,殊不知,在浙江省金華市還有二座「孔府家廟」,一在衢州,一在盤安縣的櫸溪,特別是櫸溪的孔府家廟更鮮為人知,它打破了傳統上「北曲阜」「南瞿州」的認知,成為「萬世師表」的第三聖地,被稱為「孔氏婺州(金華)南宗」。

一般人習於將祭祀孔子的場域稱作「孔廟」,但櫸溪的是「家廟」和「祠堂」合一的空間,設置的過程十分曲折,櫸溪所在的盤安縣盤丰鄉文化主管董君女士,道出一段曲折的歷史。

北宋被金人滅亡後(1129),繼位的宋高宗趙構倉惶「南渡」,指定了「天下第一家」的孔子第四十八代世襲衍聖公孔端友,及其父孔若均和弟弟孔端躬攜帶孔子夫婦的「楷木雕像」隨行扈駕,行至衢州界面,因金兵追襲甚急,高宗命孔端友留在衢州,其父及弟隨高宗繼續南下,之後孔端友屢向朝廷請建家廟,七年後(1136)高宗敕令瞿州縣學為孔府家廟,高端躬知其兄已建廟就向高宗辭駕,打算偕父親去瞿州歸宗,不料走到櫸溪時,父親過世,治喪停留三年後產生落地生根的念頭,遂定居下來創辦書院,傳播儒學教化民眾,至宋理宗(1255)時,才敕准在櫸溪建家廟,這就是第三聖地的由來。

櫸溪的孔府家廟因應當地山勢及溪流走向,設計為「座南朝北」,古樸森嚴,門樓、戲台、廳堂對稱,布局考究,屋柱多達84根,歷經宋元明清四朝,現有的建築為清朝時整建,結合了四朝的構建,保存完整,具有很高的歷史意義及研究價值。董君說,其中有二樣構件足以支持孔府家廟的「正統性」,其一為梁上的「雙龍戲珠」木刻,證明確為「欽賜」而有,建築內大堂金柱的柱珠,經考古確認分別有四朝的式樣,證明歷代都有過修繕。

孔家隨高宗南渡時,孔端躬從曲阜攜帶了一株南方紅豆杉樹苗,曾誓言這株樹在那兒生根,就是孔家立足之地,流亡期間無一處能長時間停留,直到其父葬於櫸溪守孝三年後,小苗已在墓側扎根茁壯,才讓孔端躬決心落腳定居,如今這棵被稱為「太公樹」的南方紅豆杉已有八百多歲,胸徑2公尺高37公尺,枝葉茂盛,被列為中國百棵名古木之一,一旁為2010年重立的孔端躬陵墓。

櫸溪村位在浙江省金華市盤安縣盤丰村,後有燕山前有鍾山,櫸溪從中穿過,東西長700餘公尺,南北寬約200公尺,呈中寬兩端窄的長條形,因孔氏家族定居而發展,整個村落以家廟為中心,圍繞著各房後人,保留許多三合院及四合院院落,1400人左右的村民有三分之一保留著農耕生產,被評為中國的十大古村之一。

孔府家廟還有一件特殊的文物為,大堂正廳上懸的「如在」匾額,木質匾額沒有髹漆和裝飾,行楷榜書氣勢宏大,但沒有上下款,不知何年所立何人手筆,如果用《論語八佾》篇中所說「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」來解釋,應當可以解讀為:孔門後裔緬懷遠祖及家鄉,對祭祀的慎重。

西元前479年,魯哀公參加孔子葬禮親致祭文,是為「祭孔」的開端,而後成為中華民族的「國之大典」,櫸溪孔府家廟年年有家祭,每年9月28日的孔誕是盤安縣的年度大事,1997年恢復祭祀的儀式,五年一大祭,三年一小祭,也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,並成立了「婺州南宗研究會」弘揚孔子文化,在傳統文化日漸澆薄的今天,具有深遠的意義。
12345678910第1 / 256頁
追蹤我們